数据显示,31省份2月份CPI同比涨幅均较1月份出现回落。
对偷排、造假的,必须严厉打击。这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,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,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。
基本淘汰黄标车,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,对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,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。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。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,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、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。今年就业压力加大,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,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。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、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、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,表示诚挚感谢。
切实保障妇女、儿童、老人合法权益。今年赤字率拟按3%安排,财政赤字2.38万亿元,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,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,广聚天下英才,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,定能成就创新大业。
提高低保、优抚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,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。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,持续推进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改革。就业增长超出预期。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,致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,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。
回顾过去一年,走过的路很不寻常。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,拓展产业链价值链,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。
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,就业比较充分,十分不易。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,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。我们要认真落实侨务政策,保障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,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,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不断增强。
促进电商、快递进社区进农村,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。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。(一)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。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,这与储蓄率高、以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。
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,我们要做好应对更加复杂严峻局面的充分准备。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,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。
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,不靠改革创新没有出路。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,增加的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。
(六)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。在稳的前提下要勇于进取,深入推进改革,加快结构调整,敢于啃硬骨头,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。推动国家级新区、开发区、产业园区等创新发展。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、下沉重心,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,防止脱实向虚。除少数实行准入特别管理措施领域外,外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一律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。过去一年,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,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就。
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。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.5%左右,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。
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,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。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、港人治港、澳人治澳、高度自治的方针,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,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、澳门实践不动摇、不走样、不变形。
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,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,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,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,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。全力支持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,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、推进民主、促进和谐。
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。在这种情况下,经济能够稳住很不容易,出现诸多向好变化更为难得。开展土壤污染详查,分类制定实施治理措施。加强教育、文化、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。
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,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,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。一时难以解决的,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。
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.3%转为增长8.5%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%,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。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,今年由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,营造简洁透明、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,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。
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.4万亿元,增长6.7%,名列世界前茅,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%。
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。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,中央部门要带头,一律按不低于5%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,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,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,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。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,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。新的一年,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,推进政治建军、改革强军、依法治军,强化练兵备战,坚决有效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。
着眼促进企业降成本,出台减税降费、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、下调用电价格等举措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,砥砺前行,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。
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,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。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,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。
深入推进教育、文化和事业单位等改革,把社会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。去产能必须安置好职工,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要及时拨付,地方和企业要落实相关资金与措施,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、生活有保障。